《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二十条”,以职教20 条为总抓手,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显著的发展。且在全域旅游及“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业融入文化因素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旅游类职业院校是输出旅游人才的重要来源,所以做好旅游服务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的培养,为职业院校旅游服务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以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一、旅游服务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变通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规格与教学内容相脱节,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未能及时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做相应的调整。以网约导游为例,伴随2016 年5 月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的展开,我国导游逐步向自由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向发展,导游可作为独立的合法经营“个体户”与游客进行双向选择[1]。例如携程网站高评分的当地向导有着共同特征:生动有趣的讲解服务;高质量规划安排旅游行程;掌握跟踪拍摄等专长特殊服务。这种情况下,很多导游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出现供求方面衔接不当,迫切需要升级服务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学生创新服务模式,善于发掘有价值的市场信息,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以建立独特的个体旅游品牌。
(二)无法摆脱学硕类硕士培养的框架,重理论轻实践
在培养方面,职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背景,但由于过去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较多,许多导师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型为主,导致培养偏向学术型[2]。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实践环节与理论脱节严重,“眼高手低”实践运用能力差[2-3]。由于缺少足够的实训操作,理论学习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理论素养提升不高。有的学校职教硕士上课的模式和学硕完全趋同,甚至学硕、专硕一同上课,差别就是专硕之后会有安排企业实习,这样的培养方式很难做到理实结合,和学硕差异就是经过短期企业实习之后,学了企业的一门手艺而已。
(三)专业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脱节,导致学生教育能力与专业能力衔接能力弱
旅游服务类职教硕士大多有前置学科的背景,具有一定的专业积累。但在硕士阶段,以职业教育知识为主,包括教育学原理、职业教育学原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开发、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等,缺乏对专业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安排不当,导致专业知识与职教知识脱节,不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教育知识相结合,阻碍了高质量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学生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到位,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
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数量不足,旅游服务方向更是稀少。很多高校出现实际报考人数达不到招生指标尴尬的现象。即使听说此类专业的学生也会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认为“含金量低”“就业限制大”“家长不看好”等。通过数据分析,2016 年,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首次招生,但考生报考意愿不高,招生情况并不乐观;2017 年,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报考人数1546 人,录取人数仅843 人,其中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134 人,占录取总人数的15.9%,调剂生人数是461,占录取总人数的54.7%[4]。旅游服务类专业职教硕士在45 所高校中,包括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为数不多的高校设置,再加上生源前置专业的限制,报考意愿更是雪上加霜。
二、旅游服务类职业技术教育硕士培养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旅游发展的多样化与人才输出的短缺化
近年来,人们旅游的形式多元,需求个性化,研究表明人们对旅游的追求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享受,而不是去开眼界[5]。这就要求旅游公司的运作更多地投入个性化元素,聚焦旅游热点。以携程旅游公司为例,在2016 年开始增设旅游定制部门,2016 年个人定制成交单约,2017 年个人定制成交单约,2018年个人定制成交单约,截止到2019 年7 月9 日,2019 年上半年个人定制成交单约到,(订单数据来自公司定制系统统计)。定制游已经成为旅游者非常喜爱的旅游方式,成为一大消费趋势。所以需要贴合旅游发展趋势,在千篇一律的旅游服务中寻找契机,在发展中不断更新路径。职业院校作为此类人才输出的重要力量,其师资队伍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掌握旅游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旅游业多样化发展。
上一篇:教育视域下中国中产阶层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