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年值得关注的论著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要抓住三个要点:第一,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牵引,拓展搭建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的通道。深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完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第二,以建立国家资历框架为重点,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第三,以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形成各类教育和产业企业密切合作的新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张力/《中国教育报》,2020-01-16

《非洲职业教育发展与援助研究》

该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发展。在对独立前非洲大陆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对独立以来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揭示非洲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二为援助。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重点评价了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对非洲职业教育的援助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非教育援助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书中对近些年来中非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进行了经验总结,对未来中非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合作,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

陈明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

一段时间以来,劳动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劳动教育的实施被形式化,劳动教育的地点被单一化,出现了“有教育无劳动”或是“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国家提出,劳动教育一是要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三是要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教育启蒙于家庭,意在劳动的模仿同化,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入世涉世的生命起点:劳动教育强化于学校,指向劳动的认知习得,是学生作为学校成员明理做人的探究课堂;劳动教育泛在于社会,彰显劳动的价值取向,是个体作为社会成员认真做事的实践职场。纵观人的成长过程,劳动始终是与人同在、与事同在的,因而由“家庭—学校—社会”所构建的“全过程、全学段、各方面”的劳动教育,是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育活动。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赋予了我们对劳动教育进行深入探究的新使命。

姜大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基于实地调研考察,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国际经验、机制与政策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较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体系。书中强调,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从现存的困境出发,构建协同推进的五位一体的培训机制体系。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必须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起自主提升机制;进一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做到教育培训主体优化、教育培训内容优化和教育培训方式优化;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育机制,全力激发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

徐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

《统筹城乡背景下一体化职业教育》

书中系统分析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具体内涵、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找出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一体化教育理念基础上,探寻一体化职业教育的基本主张,形成一体化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以一体化职业教育资源及招生就业等内容为切入点,寻求其发展路径;进而从管理及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探求一体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再从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层面形成一体化职业教育的保障;最终从具体案例分析角度对一体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形成进行实践分析。

艾兴/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工匠精神”的要素谱系、生成逻辑与培育路径》

“工匠精神”的谱系结构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技艺传承的“道乘精神”、存乎一心的“志业精神”、笃行信道的“伦理精神”、追求极致的“超越精神”和致知力行的“实践精神”。后现代社会的个性追求使得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精致化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生产的潮流,而我们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唤醒与培育“工匠精神”,塑造中国品牌与质量信心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要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系,提升工匠精神的社会荣耀感;构建合理的职业回报体制机制,增强工匠精神的社会获得感;通过专业标准的规约与榜样人物的引领,实现“工匠精神”的社会化呈现;创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机制,优化“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

上一篇:第六届全国艺术设计与服装设计职业教育教学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