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日前,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新版《目录》)。新版《目录》有什么变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随教育小微一起看↓↓↓
一、新版《目录》研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专业目录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教学指导文件,是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龙头,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的基本依据,也是职业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观测点。此前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分别编制的,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是2010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是2015年修订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专业是根据试点需要于2019、2020年分别设置。此前的目录在引导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同时随着形势发展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每年动态更新,2020年是对目录进行大修的时间节点。
二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迫切需要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二、新版《目录》研制工作原则是什么?
新版《目录》研制工作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是对接产业,对应职业。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做好不同层次专业间的区别和衔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二是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统筹用好原有目录体例框架,基层专业建设实践成果,一体化设计《目录》结构。
三是科学规范,灵活开放。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统筹规范专业名称,拓展《目录》服务功能,健全《目录》动态更新机制,支持院校灵活设置专业。
四是产教协同,凝聚合力。充分发挥学术组织、行业企业、研究机构、院校专家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引领“三教”改革。
三、新版《目录》研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教育部持续开展《目录》实施情况调研和相关课题研究,为新版《目录》研制提供了重要基础。2020年,正式启动新版《目录》研制工作,历时10个月,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智库作用,首次凝聚两院院士、知名专家解读产业趋势、前沿技术,提供咨询指导,成立顾问组、工作组、综合组、研制组,行指委、“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等院校、行业企业代表等800余人深度参与。前期调研收到各方面专业设置建议1604条,期间分12个研制组分头工作,累计开展76次讲座、55场大组会议、360余次小组会议,调研企业2000余家,总结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成果。集中统稿后,两轮征求行业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意见,共收到800多条反馈意见,认真梳理后逐条研究、多轮沟通,并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审读。
四、新版《目录》研制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什么?与原《目录》相比,有什么变化?
新版《目录》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统一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分类,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与原《目录》相比:
一是统一目录体例框架。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职业分类,兼顾学科分类,确定《目录》专业大类、专业类划分。以原高职专科专业目录框架为基础,将原中职专业目录由2级调整为3级,统筹高职本科专业,形成《目录》框架。19个专业大类数量不变,专业大类划分和排序保持基本稳定,名称略有调整。原99个专业类调整为97个,进行了小幅更名、新增、合并、撤销和归属调整。如顺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增设了“集成电路类”“安全防范类”等专业类,根据形势变化及部门职能调整撤销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类”等专业类。
上一篇:教育部全面修(制)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高职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