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距离“现代”还有多远?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8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直被强调,一直在路上。

我国现有职业教育体系距离现代还有多远?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讨论清楚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职业教育育人方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等。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振洪、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徐国庆、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刘炜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潍坊科技学院副校长李广伟,与专家学者一起来讨论、勾勒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轮廓。

职业教育不是地位低于普通教育的低层次教育

记者: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4月12—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怎么理解优化职业教育类型?为什么要优化?

王振洪:

这句话的内涵实质就是不能再把职业教育看作一种地位低于普通教育的低层次教育,而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但是,要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类型,仅仅停留于文件远远不够。当前,我国还没有从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独立形态的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不畅通,社会仍然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这些问题说明职业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确立类型定位,社会也还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必须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根本,在于真正确立起技能型人才的类型属性。

徐国庆:

优化不同于强化。强化的主要含义是要求外部如何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而优化是如何通过对职业教育体系的再设计自我实现类型属性,优化更有行动意义。

刘炜杰:

作为教育类型,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在体系有待优化。中职、高职、本科彼此之间的衔接有待加强。二是培养模式有待深化。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参与不够,产教融合缺乏深度。

除此之外,优化职业教育类型还指向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当前已经从工业化时代下的流水线生产转向智能化时代下的“生产岛”等新的生产方式,一技之长已不够用了,职业教育应当培养能解决复杂问题、未知问题的技能人才。二是优化学习体验。当前职业教育依然是标准化的课程以及班级授课制下的统一化教学,但是作为兜底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受众有着极为显著的差异性和差别化的发展诉求,却未能得以关照。

记者:职普融通,涉及到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和本科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如何理解职普融通,各领域该怎么做才能共同发力,实现融通?

徐国庆:

普职融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普通教育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实是已经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因为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公共基础课。普职融通需要的是动力机制,把职业教育中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的科目纳入普通高考选考科目,是普职融通的有效机制。这一措施还可以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改革。

吴学敏:

职普融通与德国的“双轨制”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是分割的,而是要通过制度纽带形成互为沟通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学生可以较为自由地在不同轨道上进行转换。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教育资源的共享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制。

刘炜杰:

各领域应当建立纵向、横向的接口,比如中职和普通高中之间建立接口,毕业学业水平相当的公共课与教学共建,实现学分互认,满足条件的中职学生可以选择普高毕业证书,参加普通高考,完成中职专业课程学习并达到学业标准的普高学生可以选择中职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李广伟:

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不同教育类型衔接融通,学分互认、相互衔接、相互转学。不同层级教育内容衔接更新,加强不同阶层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一体化的建设。不同人才标准衔接共通,学校人才培养标准、职业培训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质量标准、企业用人标准等各方面的标准之间实现相互衔接、互通公用。多种学习资历证书互通衔接,就是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多种类型学习成果可认证、评估和转换。

上一篇:职业教育如何开启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